Skip to main content

南都玩命事件:期待一個沒有墻的世界【一直在玩命】

南都玩命事件:期待一個沒有墻的世界【一直在玩命】



南都玩命事件,暗中支持艾未未中國左右之爭白熱化



最後的時刻來得比人們想象的更快。20年前的今天,東德中央政治局委員沙伯夫斯基宣讀了一份簡短的新聞稿,宣布每位公民都有權擁有護照。東德民眾連夜湧向柏林墻。這堵矗立了28年零91天的“反法西斯防衛墻”,頃刻間已不復存在,世界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被冷戰一分為二的德國重歸統一,無數家庭得以團聚,德國民眾開始學習面對一個更加多元的社會,與在不同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國民共同發展。一個在二戰之後千瘡百孔的民族,在撫平歷史創口的道路上,得到了一個飛躍的機會,重獲國際社會的尊敬。

柏林墻的倒塌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同時發生的東歐劇變、隨之而來的蘇聯解體,宣告了冷戰時代的終結。意識形態至上的時代結束了,二元對立的時代結束了,勞民傷財的軍事爭霸結束了,陌生人之間的互相仇恨結束了。經濟發展替代了政治對抗,全球化共識得到普遍的承認。

毫無疑問,中國人是這一變化的參與者及受益者。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的多元對話漸多,全球資本流動自由,為中國深化市場經濟提供了良好的舞臺。新一代的中國人,在相對而言更加輕松、更加包容的國際環境中成長起來,核武器的威脅越來越少,互聯網的交流越來越多,比冷戰時代的父輩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正在成長為世界公民。

墻是人類文明中最值得反思的創造。在近代以前,人們普遍認為墻是用來保護文明成果的東西,可謂沒有墻就沒有文明。從15世紀開始的大海航時代,開始了最早的拆墻行動。大約19世紀中期,人類日漸認識到,正是墻阻礙了文明的發展,開放和對話成為至今方興未艾的文明共識。文明程度越高的社會,墻建得越少。

無庸諱言,在世界各個角落,在文明的諸多領域,在很多人的心中,都還有無數的墻沒有推倒,甚至還在大力建設中。那堵用磚塊、水泥和鋼筋築成的柏林墻倒塌了,但是德國人仍然要為清掃心中厚厚的陰霾而掙紮。只要他們還沒有厘清歷史,還在分辨東德人和西德人,只要西德人還在說東德人好吃懶做、東德人還在說西德人貪得無厭,這堵墻就依然矗立在他們心中。

盡管階級鬥爭已經結束了,但是“鬥人哲學”的陰影並沒有散盡,由此造成的社會隔膜和階層歧視同樣是一堵厚厚的墻,需要中國人進一步去推倒。即便這堵墻已經殘缺不堪,仍有無數的墻在阻礙我們通向前進的道路。當區分敵人和朋友、城市與鄉村、西方和東方、“左派”與“右派”、80後與90後、男人和女人、網上與網下、智者與腦殘……的時候,我們都得格外小心,因為每一次區分,都潛在著建墻的危險。

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的努力,推翻所有不該有的墻——— 無論是虛擬的,還是實體的,無論是政治的,還是心靈的——— 就是我們對柏林墻倒塌最好的紀念,因為它們都是柏林墻。

推翻柏林墻,不僅需要頃刻間的激情,更需要持久的行動;不僅需要憤怒,更需要理性;不僅需要鐵錘,更需要思想;不僅需要德國人,更需要包括中國人在內的全世界公民。

一個沒有墻的世界,也許是過於美好的幻想,但是我們仍然充滿著期待。



本周,香港媒體在報道和評論中國大陸新聞時關註的焦點主要有:一向敢言的廣東《南方都市報》紀念"五一二"地震,暗中支持艾未未;距中共"十八大"還有一年半,但中國左右兩派之爭幾乎已經白熱化;母親節,艾未未的母親為何見不到他的兒子?

南都玩命事件-本周,"五一二"地震三周年。據香港《明報》報道,廣東《南方都市報》發表題為《躺在時間的河流上懷念他們》的社論,文中哀悼地震亡靈的同時,暗中向曾調查死難學生名單的維權藝術家艾未未致敬。《明報》的報道寫道:"這篇約1400字的社論昨日刊登在《南方都市報》A2版,其中一段為「我們答應過要念念不忘,要生生不息。我們做了很多,又做得太少。迷途不返的人,你們在哪裏?我們點燃的光能否照亮你們的路?我們無法做得更多,只好擺上鐵做的十二生肖,敬上瓷做的瓜子,象征且祭奠你們凝固了的生命。」其中,「念念不忘」是艾未未於去年5月11日發起的行為藝術,他公布死難學生名單,鼓勵網友讀出與自己同姓的學生名字,錄制成音頻片段傳給他。艾未未工作室收到幾百名網友讀出的學生名字,但後來收集錄音的郵箱受攻擊而關閉,工作人員最終核對所有錄音後,制成一份完整的錄音作品《念》。而復制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瓷瓜子都是艾未未的作品,但並非直接與川震有關,故外界認為《南都》明顯是藉此向艾未未致敬。這兩件作品目前都在英國展出。"

南都玩命事件-《明報》的報道寫道:"《南都》社論昨日見報後被轉發上網,立即受到不少網友轉載,由於其並無直接提及「艾未未」這一敏感詞,一開始未遭封殺,直至中午,南方報系網站才將其刪除。此外,一條「朗誦版」短片又在互聯網上流傳,由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艾曉明朗讀該社論,艾未未好友、音樂人左小祖咒配樂,背景是艾未未紀錄片《4851》的畫面。"

南都玩命事件-《明報》本周還報道,從中國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的不搞多黨制、不搞三權分立和不搞私有化的宣示,以及薄熙來在重慶唱紅打黑的實踐,到總理溫家寶怒斥封建殘余和文革余毒,呼籲政治體制改革,中國政壇上突然熱鬧起來。該報的報道寫道:"距中共十八大還有一年多時間,兩股勢力、兩種聲音的較量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熱鬧和尖銳了,一方面是左派勢力甚囂塵上的對毛澤東思想的回歸,代表作是吳邦國的不搞多黨制、不搞三權分立和不搞私有化的宣示,以及薄熙來在重慶唱紅打黑的實踐;另一方面則是溫家寶怒斥封建殘余和文革余毒,呼籲政治體制改革,而經濟學者茅於軾則公開呼籲清算毛澤東的罪行。分析表示,從目前來看,左派來勢洶洶,上有吳邦國、周永康等高層,中有薄熙來等主政一方的地方官,下還有烏有之鄉等左派網站搖旗吶喊;相對來言,溫總代表的民主改革派似乎勢單力孤。似乎再度證實在中國左比右更安全。"

南都玩命事件-報道寫道:"表面看,左派似乎是在維護現行體制,其實左右派最近的鼓噪,都顯示對現狀的不滿,胡總在最後一年的臨別秋波會作何表示,未來的習近平會選擇哪條路,才是關註的焦點。"

南都玩命事件-本周還恰逢母親節。香港《蘋果日報》本周還發表社評,題為《中國母親的故事是最佳教材 》。 社評寫道:"假若特區政府真的要在全港中、小學辦甚麽國民教育,課程內容必須包括「中國母親的呼喚」這一章。為甚麽要有這樣的章節?因為中國母親的遭遇、困難與苦難可以具體反映中國歷史的不幸,政權的封閉專制,法治的舉步維艱。

南都玩命事件-別的不說,單是被拘禁失蹤的行為藝術家艾未未母親高瑛的經歷與困苦已是絕佳的國民教育教材。高瑛女士不是沒有歷練的尋常百姓。她的丈夫是詩人艾青,是曾被中共整治過又擡捧過的知識分子。她伴著丈夫與家人熬過反右、文革等政治鬥爭的煎熬,可說是久經考驗的人,對中共當權者的了解也非常深刻。只是,這位跟中共走了幾十年的同道人比搞政治運動時反而更悲傷、更無助。兒子艾未未被帶走三十五天無法通話,見不到面,不知幹犯何罪,不知身在何處,不知生死前途,能做的只有等,只有不斷聽當局一些似是而非的解釋或信息,例如說艾未未「一切都好,沒有被打」。這種懸而不決、不生不死的狀態傷透了高瑛的心,讓她過了一個傷痛的母親節,讓她要在母親節發出:「我豁出這條老命,要我兒子,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的哀號。"

南都玩命事件-《蘋果日報》的社評寫道:"當全世界不同地方的母親都在歡度母親節,都在跟家人、子女享受溫馨聚會時,高瑛這位母親卻必須四處訴苦,卻在喊「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的哀號。中國的母親不是太苦、太難當了嗎?更何況高瑛的兒子艾未未不是甚麽汪洋大盜,不是建豆腐渣工程的害人精,不是制造毒奶粉毒饅頭的冷血商人。他只是個特立獨行的藝術工作者,只是個敢於說實話的公民,只是個願意為老百姓仗義執言的人。像這樣的兒子,母親本該引以為傲,不時向他人誇獎兒子的好處。偏偏在中國,艾未未這樣的兒子是要受罰的,是要讓母親擔驚受怕,傷心欲絕的。有什麽地方的母親比中國的更不好當、更惶恐不安的呢?"


《南方周末》新聞部主任、《南都周刊》副總編輯長平因為做熱點時事評論,觸及到中共敏感議題,今年8月份,他的兩個專欄被叫停。而《南都》漫畫家鄺飆為聲援長平創作一幅漫­畫走紅媒體網絡,最近,他因此收到報社的罰款和降級處分。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報導,根據外界取得的"南方都市報(2010)38號的文件"上說,鄺飆因為"僅憑道聽途說,創作了一個存在導向偏差作品,傳到個人網絡平臺新浪微­博上,漫畫內容涉及敏感事宜,違反了新聞宣傳紀律及報社相關規定,造成負面影響,報社發現後緊急做了刪除處理,並及時請新浪協助刪除帖文,盡量將負面影響降低"。



在結論中,編輯委員會在經過研究和決定之後,"給予鄺飆全報社通報批評,處以罰款1500元,並從中級編輯降為普通編輯"。



8月23號,一則漫畫在中國網絡迅速傳播,漫畫中長平被繩索緊緊捆住、一又粗壯的大手扼住他的脖子,漫畫寓意明顯。作者是《南方都市報》職業時政漫畫撰稿人鄺飆,他在新浪­微博上發布消息說,長平因發表眾多針砭時弊的言論,日前遭中共有關部門傳喚'喝茶'。



長平再度被封殺引起了不少大陸知識份子和媒體同仁的關註,並在微博上傳遞消息以及用隱諱筆法表示聲援。



而身為《南方都市報》視覺中心漫畫編輯的鄺飆,上個月,在他的新浪個人微博網頁刊登了這幅漫畫,像征長平的言論自由受到嚴重打壓。這幅漫畫很快就在大陸的網絡上流傳,引起­中共當局關註。



網友表示:"很喜歡長平的文章和鄺飆的漫畫,他們是有良知的新聞人!"...



《南方都市報》一向被視為是中國相對敢言的中國傳媒,過去曾因為大膽的言論得罪政府而受到整肅,一般相信這次長平被降職以及鄺飆受到處分,可能是報系集團再一次受到政治壓­力的相應動作。



在今年"六四"前夕,《南方都市報》在國際兒童節特刊上,刊登了一幅一人站在坦克前方阻擋坦克的兒童漫畫,令人聯想起當年"六四"王維林只身阻擋坦克的情景。報社事後迅速­刪除網站的漫畫,並說是由於漫畫被惡意曲解和誤讀。



鄺飆是廣州人,1966年出生於北大荒。現供職《南方都市報》,職業漫畫撰稿人,主攻新聞時政漫畫。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蕭乃綺,李雲光小三,李雲光蕭乃綺通姦被起诉

蕭乃綺,李雲光小三,李雲光蕭乃綺通姦被起诉 蕭乃綺,李雲光小三,李雲光蕭乃綺通姦被起诉 蕭乃綺,李雲光小三,李雲光蕭乃綺通姦被起诉 〈與女學生不倫〉籃球前總教練李雲光被訴 籃球前總教練李雲光 通姦罪遭訴  女學生是小三 不倫戀遭人妻抓包蕭乃綺,李雲光小三,李雲光蕭乃綺通姦被起诉   〔記者王定傳、梁偉銘/台北報導〕86年間,當時29歲的台灣國家籃球隊前總教練李雲光,認識15歲的蕭姓女學生並往來,98年被李妻發現兩人在李家及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嘿咻,並互傳「我愛你」等曖昧信件,事後雖承諾不再來往卻暗通款曲;李雲光當庭說「都是我的錯」、蕭女則流淚不語,板橋地檢署昨依通姦罪將兩人起訴。 「我做錯事,就要負起責任!」前男籃國家總教練、現任台北體院男籃教練李雲光坦承犯錯。

蜜卓德‧貝納,女傭蜜卓德‧貝納爆阿諾做愛喜不戴套【生活照】

蜜卓德‧貝納,女傭蜜卓德‧貝納爆阿諾做愛喜不戴套【生活照】 扯!女僕蜜卓德‧貝納爆阿諾不戴套 與妻子差一周懷孕 阿諾史瓦辛格坦承婚外情還有私生子,美國多家媒體展開人肉搜索,點名「小三」是阿諾的拉丁裔女管家蜜卓德‧貝納。她的數張生活照十八日曝光,包括她和十四歲兒子的合照,小孩的模樣跟整型前的阿諾頗為神似。 美國加州前州長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日前坦承婚外情與私生子,而對象就是在豪宅服務20多年、50歲的女僕蜜卓德‧貝納(Mildred Baena),並有14歲、像未整型前的阿諾的私生子。誇張的是,阿諾的妻子瑪麗亞史萊佛(Maria Shriver)當年懷孕,巴埃納也幾乎在同一時間懷孕,美國八卦雜誌指出,巴埃納向友人爆料阿諾喜歡在豪宅客廳內,不戴套與她性愛,阿諾妻子在今年1月才知道10多年的不倫戀,宣告在本(5)月9日分居,並搬出豪宅。  據瞭解3人共在一個屋簷下,「已婚」又懷孕的巴埃納當時未住進豪宅內,瑪麗亞雖然每天都與她相見,也看到她懷孕,但也沒多想什麼,巴埃納的小孩出生後,仍繼續在豪宅工作10多年,到今(2011)年1月才離職,私生子在她工作期間也不時會出現在豪宅內,瑪麗亞隨後也從阿諾口中得知他與女僕有染,女僕與14歲私生子的照片最近也在網路上流傳。 女傭蜜卓德‧貝納爆阿諾做愛喜不戴套!傳另有19歲私生子 「魔鬼」阿諾婚外情雪球越滾越大,全美都在猜「蜜卓德‧貝納」究竟為何人時,八卦網站就公佈了情婦就是家中女傭蜜卓德‧貝納(Mildred Baena),她曾向友人透露阿諾性愛時不喜歡戴套、喜歡激情性愛!但現在又傳出他和私人專機空姐黛咪圖希格納特(Tammy Tousignant)也有一腿、同樣產下私生子,但消息被黛咪否認。 阿諾與家中女傭巴埃納婚外情產下私生子的消息曝光後引發喧然大波,該外遇對象與小孩照片也相繼曝光。據悉,她在阿諾家幫忙超過20年,兩人卻有長達10多年的婚外情,巴埃納更曾向友人透露「阿諾做愛時喜歡不戴套、而且熱愛激情,我們都是白天在豪宅裡頭發生關係。」還語出炫耀地說「而且從來沒有被發現過。」 根據報導指出,這名蜜卓德‧貝納女傭周薪折合台幣就已高達3.5萬,私生子出生後,阿諾自然而然也知道這是自己的種,因此對巴埃納更好、更大方了。只是魔鬼阿諾的風流史不僅於此

蘋果教 現象:蘋果教 現象信仰從何而來【圖+影】

蘋果教 現象 Apple的愛好者為數不少,不時會有人把他們形容為「蘋果教徒」,Steve Jobs順理成章就是「教主」。這個現象最近被英國BBC拍成了超級品牌紀錄特輯的一部分,當中提到有神經研究指出,在一些Apple愛好者當中,的確有一些類似宗教式的反應。 蘋果教 現象:教主激瘦片 蘋果粉絲心都碎【圖+影】 蘋果教 現象 研究人員利用核磁共振攝影(MRI),觀察Apple愛好者的腦部活動,結果發現他們望見Apple產品時,所刺激的部分和宗教信徒看見聖物一樣。紀錄片形容,Apple職員塑造了一種宗教式的狂熱,在Apple Store開幕,或新產品推出時可見一斑。到香港的Apple Store開幕時,可能也會有同樣的情況吧。 蘋果教 現象和蘋果傳道師 老人在去年8月就提過"蘋果教"的慨念,提到1994年義大利小說家Umberto Eco提出蘋果和微軟的戰爭是一個宗教戰爭的理論。他認為蘋果是天主教徒(Catholic),而微軟是新教徒(Protestant)。他說蘋果啟示錄的本質是透過簡單的程式和華麗的圖標。每個人都有權力得救。請見"蘋果教"。 沒想到最近英國又再度炒熱這話題,只是這次不是小說家,是科學家,見T3:"Apple causes "religious' feelings say scientists"。這次BBC的紀錄片"Secrets of the Superbrands"裡提到蘋果迷看到iPad/iPhone/Mac時,會有宗教信仰的感覺。在紀錄片中把蘋果產品拿給蘋果迷看後,再做核磁共振掃描(MRI)。結果發現蘋果迷大腦中受刺激的部份,跟宗教信仰者看到宗教肖像一樣。 老人比較好奇的是,如看到iPlayboy,大腦中受刺激的部位是不是一樣? 事實上,今年愚人節,老人提到蘋果傳道師的慨念(見Guy Kawasaki蘋果傳道師:Enchantment蘋果的魔法書),和蘋果教是有異曲同工之意! 只是一開始時蘋果教會人數極少,全臺如老人者,沒幾位,常被欺侮,但現在人多了,反而會被取笑,也真是奇怪! “蘋果教 現象”的信仰從何而來 蘋果教 現象   2010年5月10日蘋果公司宣布:iPad上市28天,銷售量突破100萬臺。100萬臺的秘訣在哪